通過高爾夫健康訓練培養正確的擊球技巧
如果說長期以來我們對高爾夫存在一種堅信,那一定是技巧很重要。多年來,我們咨詢揮桿教練如何提高揮桿技巧:正確的握桿、站姿、起桿等。教練們利用無數次的練習幫助學員掌握揮桿的感覺和姿勢。然而,談到最佳的揮桿方法,最出人意料的發現是沒有最佳方法。揮桿的方法不勝枚舉。很多都殊途同歸,即桿頭的正面不偏不倚地擊中高爾夫球。所不同的是揮桿的效率。如果將亨特·馬漢(Hunter巡
Mahan)和吉姆·福瑞克(Jim
Furyk)的揮桿動作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你會發現它們存在天壤之別。顯然,這兩位球員都是出色的高爾夫運動員,兩人都被認為是世界級的擊球手。盡管他們的揮桿風格截然不同,但兩人的揮桿效率都很高,下桿階段產生的能量在擊球瞬間傳遞到高爾夫球上的比例非常高。將你自己的揮桿動作與你最喜愛的球員的動作進行比較,試圖模仿他的一舉一動,以此來提高你的球技,這種做法不可取。關鍵還是要讓你的身體能夠充分發揮潛力,實現最高效的揮桿。高爾夫運動的未來發展靠的不是僅僅模仿一套標準的揮桿動作,而是將力學技巧與有效動作進行融合。每個球員的關節移動范圍、力量水平以及平衡不一致性都是獨一無二的。球員只有將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才能真正實現最出色的能力。
普通球員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不能做到或再現揮桿教練希望的動作。教練和學員對此都很懊惱。直到最近,很多人才考慮到球員的身體本身就是障礙。如果你開車時汽車總是向右偏,你立刻就會想到,汽車需要進行機械校準。而球員的身體一直朝著錯誤的方向運動,我們卻沒有想起來他們的身體也需要進行機械校準,沒有想到這一點似乎有點荒唐可笑。高爾夫運動的史前時代,人們認為高爾夫球員沒能做到某些動作那是因為技術不到位。所以,揮桿教練就必須花大力氣解決這些技術層面的限制。
僅在美國,人們每年學習高爾夫的學費就高達數百萬美元。即使花了這么一大筆錢,北美的平均差點30年來卻一直沒有改變。我們必須要思考這樣的一個實際情況,高爾夫的揮桿教學重點還是放在僅僅改變表象,而沒有提升身體內部動力的質量,后者關系到我們運動的能力。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關節都有一個我們特有的活動范圍。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些人身體的活動性強,而有些人的身體活動范圍比較有限。如果我們在放松狀態下都無法實現肩膀360度轉動,那么在揮桿的過程中肩膀又怎么能做到360度轉動呢?指望肩膀做到這一點是不合理的。問題就出在這里,由于運動范圍的限制,有些姿勢是做不到的。但許多人在學習擊球時,都試圖讓身體做出無法做到的姿勢。除非高爾夫球員改善了身體,增加了運動范圍和力量,否則揮桿過程中是做不出這些姿勢的。
因此你必須先在身體上達到一定水平從而適合高爾夫運動,然后才能指望正確有效地提高揮桿質量。實際上,高爾夫的揮桿動作與正常運動差異很大。沒有正確的事先訓練,我們不能期望我們的身體能夠如愿完成這項任務。
那么什么是適合高爾夫運動的健康,我們又如何做到呢?每項運動都有其自身獨特的要求,高爾夫也不例外。然而,高爾夫健康與我們去健身房追求的健康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都聽到過這樣的說法,高爾夫是一項對立的運動。最能說明這一點的莫過于目睹金河珍(Anthony球
Kim)或安德烈斯·羅梅羅(Andres
Romero)將球打到300碼開外。一個身材如此之小的人如何能將球打得這樣遠呢?顯然光靠蠻力是不夠的。它是多套技巧完美結合形成的結果。這些技巧包括充分移動,保持穩定和平衡。該書不僅教你什么練習對于提高揮桿技術有效,而且還告訴你完成這些練習的順序。
要實現適合高爾夫運動的健身,需要培訓的內容包括移動能力、穩定性、身體意識、力量和爆發力。訓練這些具體內容的順序與訓練內容本身同等重要。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這些練習才能實現最有效率的訓練,同時還可以減少受傷的風險。事先身體的移動性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就急于進行力量訓練,很容易造成受傷,也使得健身訓練對高爾夫球場成績的貢獻微乎其微。在身體移動性和穩定性方面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這對于塑造一個真正適應高爾夫揮桿的身體來說至關重要。
用戶評論 | |||
---|---|---|---|
用戶: | 評論時間: | ||
評論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