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高考的日子。對廣大莘莘學子來說,今天可能影響其一生的命運。同樣在在這一天,在成都麓山國際高爾夫球會, 11歲的林彥岐頂著34攝氏度的高溫,自己拖著球包完成了匯豐青少年冠軍賽成都站男子C組首輪較量。
這是匯豐青少年冠軍賽時隔八年再次來到蓉城,也是成都本地的林彥岐第一次參加匯豐青少年冠軍賽。第一輪他打出81桿(+9),在C組12名參賽球員中排名并列第7。
林彥岐說,“不過第一次參加匯豐青少年這樣的大賽,我見識到了很多高手,開闊了眼界。”
此前,林彥岐每月參加成都青少年積分賽,他一直是男子C組的冠軍。
一天學習14.5小時的小學生
林彥岐不準備參加高考,他想走的是另外一條路。林彥岐現在就讀于成都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五年級,他每天早上7點起床,8點到學校。晚上8點放學后,他回家做完作業差不多10點半,之后看一小會電視,11點左右睡覺。
受父親打球影響,林彥岐7歲摸桿,9歲時父母給他找了專業的教練學球。他每周練球兩次:周五下午放學時間較早,可以去練習場練球,然后去上英語輔導班;周日一般下場練習。
除了高爾夫球,林彥岐還是學校籃球隊成員,自由泳也獲得過區級比賽的第一名。
6月6日,林彥岐早上8點來到球會打練習輪,下午打完球,他又趕回了學校,參加晚上的月考。實際上,打完球的林彥岐有些中暑,他回到學校的時候老師也很驚訝。
“孩子確實很辛苦,林彥岐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林彥岐的母親說。
目標:哈佛大學
最初,林彥岐讀小學是在一所公立學校,后來轉學到一所國際學校,去年9月來到了成都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這所學校的課業壓力讓他開始有些不適應。
林彥岐的父母,給兒子制定的計劃是讀完初二后去美國讀高中,這所高中最好有高爾夫校隊,然后通過高爾夫特長申請美國名校。
年紀輕輕的林彥岐,心中也早就有了自己的目標:哈佛大學醫學院。林彥岐的父親是學醫出身,林彥岐說自己這個目標是受父親影響。 為此,林彥岐的母親已經提前進行了規劃:林彥岐目前在課外開始學習托福的相關課程,去年還參加了必酷體育舉行的高爾夫測評營,提前接觸到了美國多所名校的校隊主教練。
哈佛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的多個榜單中都高居榜首,不過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單純通過文化課成績申請該校的幾率非常低。作為常春藤聯盟八所名校之一,即便通過體育特長申請哈佛大學,學校對于學生文化課的成績也有很高的要求。相對而言,常春藤高校對于高爾夫成績的要求,反而不如其他美國大學聯盟的那么高。
魚與熊掌,可兼得嗎?
“最苦惱的還是孩子學業和打球之間的平衡,如何兼顧、如何取舍,”林彥岐的母親說,“我個人認為目前學習和打球的理想比例是6比4。”
由于參加比賽的幾天并非周末,林彥岐的父母還要想方設法給學校請假。“5月時別克青少年我們就沒參加,連續兩個月都請假老師那關不太好過。”
林彥岐目前學習成績中等偏上,他的理科成績更好一些。接下來的暑假,7月他會先去美國參加高爾夫夏令營,然后8月回國后參加學校舉行的為期兩周的封閉學習,這將決定林彥岐六年級能否進入實驗班。
“7月最好別打球了,耽誤學習。”林彥岐的老師說。
目前在國內,很多和林彥岐年齡相仿的小球員為了專心打球,都早早放棄了學業。
林彥岐說:“我喜歡讀書,也喜歡打球,我希望兩者都能做好。”
林彥岐的外公曾是上海籃球隊的專業運動員,他認為自己那一代的運動員沒有學習太多文化知識很吃虧,因此他對外孫的要求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學業”。
“林彥岐是絕對不會放棄學業的,這是我們的底線。”林彥岐的母親說。
對于大多數打高爾夫球的中國青少年來說,不參加高考,并不意味著輕輕松松、一路坦途。
用戶評論 | |||
---|---|---|---|
用戶: | 評論時間: | ||
評論內容 |